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分析
瀏覽量
【摘要】:
厭氧反應器的穩定性:水解酸化池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在進水COD為1000mg/l時,仍能保證出水在200mg/l,能起到非常好的緩沖效果;水解酸化池水力逗留時間短,土建費用較低,并且運行費用低,無任何電耗,污泥水解率高,削減脫水機運行時間,下降能耗,因而水解酸化池的穩定性和經濟性要遠遠超越其他預處理工藝。
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堆積:運行一段時間后發現曝氣池前段水解酸化池發生污泥堆積在池內,最嚴峻時乃至整個池內滿是污泥,并有部分死泥上浮。經剖析發現首要原因是水解酸化池潛水拌和機功率太小,再加上污泥回流量過大,池內介質密度太大,潛水拌和機無法使整池泥水混合物翻滾起來,導致發生污泥堆積現象。
經過下降水解酸化池污泥回流量至10%以下,能基本解決污泥堆積問題,但系統除磷效率和水解酸化功用顯著下降,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把潛水拌和器更換為大功率潛水拌和
厭氧反應器污泥機理剖析:一般以為,污水進入水解酸化池后進行充分的氨化效果,水解池出水氨氮比進水有所增加。而根據某水務某污水處理廠實際運行狀況,水解酸化池水力逗留時間在4.4h,污泥齡在6d左右,水解酸化池氨氮平均去除率到達42.34%,凱氏氮去除率為40.1%,總氮去除率為37.92%;具體剖析原因:去除氨氮一般以同化效果、硝化反硝化效果完成,同化效果去除一般較少,經過計算去除率僅在10%左右,而一般硝化反硝化的條件也不具備,如溶解氧、水力逗留時間等要素;因而必定存在另一種方式的去除氨氮的反響存在,初步剖析或許存在厭氧氨氧化的現象,但需進一步的剖析與研究。
上一篇:
在uasb厭氧反應器的水解酸化操作
厭氧反應器的水解設計和問題解答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