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SHOWCASE
業績展示
瀏覽量:
產品名稱
養殖場廢水處理方案
產品描述
2.1 養豬工藝
養殖場運用先進的選育設備,科學的選育方法,按四階段養豬工藝進行生產,分為種豬、仔豬和商品種豬、商品肉豬。所有豬舍由畜禽中央空調控制溫度、濕度和通風、換氣。糞便處理進行糞、尿簡單分離后,廢水排往廢水處理系統。
2.2 污染源分析
豬場的清糞方式采用干清糞工藝。養豬場中的污染主要由豬糞(以固形體為主)和沖洗養豬場形成的污水(包括殘留豬糞尿液)兩個方面組成。
2.3 污水水量
根據場方提供的豬場存欄豬數量及相關數據,依托我公司以往豐富的養豬廢水處理經驗。我們設計本工程的廢水量為:2m3/h
2.4 污水特性
雖然本豬場糞便污水水量相對較小,但水質有“三高”的特點。即污染物濃度高(CODcr及BOD5)高、懸浮物含量高(SS高)及NH3—N含量高。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必然嚴重污染環境,所以必須經過處理才能達標排放。
2.5 廢水水質
結合國內外養雞場同行業的廢水水質情況,因此確定本豬場水質基本如下:
CODCr =4000mg/L BOD5=1500 mg/L NH3-N=600 mg/L
2.6 排放標準
廢水處理后根據受納水體或用途。作為集約化養殖場,執行《畜禽養豬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
CODCr≤400 mg/L BOD5≤150 mg/L NH3-N≤80 mg/L
第四章 處理工藝選擇
4.1處理難點與重點
本場廢水處理的難點是NH3-N和豬糞的處理;重點是最大限度地作好生化前的豬糞分離工作。
4.2 工藝選擇分析
“九五”以來,我國對糞便污水的處理工藝和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對糞便污水處理進行了各方面的試驗和實踐,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成功經驗,逐漸形成了以生化為主、生化與物化相結合的處理工藝。生化法中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厭氧和好氧相結合法、水解酸化與好氧相結合等各種工藝。工程實踐證實大中型養豬場糞便污水固液分離后進行好氧處理是可行和高效的,對于規模小的采用水解酸化與好氧相結合的方法較為適宜。采用厭氧消化,一方面可減少能源消耗,降低運行費用,另一方面還可以回收甲烷氣,并加以利用,從而達到廢物利用的作用。所以我們選擇固液分離+ 水解酸化+生化為本廢水處理的主導工藝。
生化處理對類似規模的污水處理一般采用生物膜法。它大致有固定床生物膜法(接觸氧化)、MBR懸浮載體生物膜法、流化床、曝氣生物濾池、生物轉盤、膜式生物反應器等。生物轉盤一般用于大型地上處理設施中,占地面積大,且效率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膜式生物反應器膜更換難,壽命短,清洗麻煩;曝氣生物濾池雖然比較適合養殖廢水的處理,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但由于其噪音大,需要專門風機,而且本工程水量較小,所以不建議在此采用;接觸氧化結合高效新型生物填料,具有負荷高,易掛膜、工藝成熟等特點,所以在本方案中采用接觸氧化法技術作為主要處理單元。
綜上所述,我們針對本廢水的特點,選用沉淀+ 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法為本廢水的處理工藝。
第五章 廢水處理方案
5.1 處理工藝流程
5.1.1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方框圖

5.1.2廢水處理工藝流程簡述
廢水進入初沉池沉淀糞渣和微小顆粒并進行均質均量后,用提升泵定量提升至水解池進行水解酸化,消除有毒物質和降低異味,并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然后進入接觸氧化池進行好氧生化,氧化池出水進行使泥水分離沉淀后其出水即可達標排放。加藥混凝裝置為保證措施,防止廢水水質突然增高而影響出水效果。
5.2 工藝設計說明
1、初沉池:最大限度地沉淀并去除廢水中的漂浮物和大顆粒雜質,保護水泵和后續處理設施,并起均質均量作用,進一步去除廢水的懸浮物及部分細小顆粒。大大降低廢了水中的COD、BOD。
2、水解酸化池:在該池內利用水解和產酸微生物,將污水中的固體、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降解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另截流的懸浮物可以在水解池中得到部分消化,可以減輕后續處理負荷,去除因含S等厭氧引起的異味。水解池停留時間為12 小時。
3、接觸氧化池:為本工程的主體工藝,氧化池中放置新型高效生物填料及微孔曝氣軟管,通過附在填料上的微生物的好氧生化作用能夠去除大部分的有機及無機污染物。
4、過濾沉淀池:對接觸氧化池的出水進行泥水分離,保證出水達標排放。污泥部分回流至水解池,對污泥進行兼氧縮容,降低污泥處理成本。
上一篇
廣西500頭生豬養殖污水處理項目
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