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SHOWCASE
業績展示
600噸植物蛋白污水處理工程方案
序號 |
污染物名稱 |
單位 |
數值 |
1 |
CODcr |
mg/l |
8000 ~ 10000 |
2 |
BOD5 |
mg/l |
3500 ~ 4500 |
3 |
SS |
mg/l |
400 ~ 800 |
4 |
PH |
—— |
7 ~ 9.5 |
序號 |
污染物名稱 |
單 位 |
數 值 |
1 |
CODcr |
mg/l |
≤ 100 |
2 |
氨氮 |
mg/l |
≤ 25 ( 30 ) |
3 |
BOD5 |
mg/l |
≤ 30 |
4 |
SS |
mg/l |
≤ 30 |
5 |
總磷 |
mg/l |
≤ 3 |
6 |
PH |
—— |
6 ~ 9 |
序號 |
進 水 |
出 水 |
總去除率要求 |
||
污染物名稱 |
數值 |
污染物名稱 |
數值 |
||
1 |
CODcr |
≤ 10000mg/l |
CODcr |
≤ 100mg/l |
> 99% |
2 |
BOD5 |
≤ 4500mg/l |
BOD5 |
≤ 30mg/l |
> 99.8% |
3 |
SS |
≤ 800mg/l |
SS |
≤ 10mg/l |
> 98.7% |

序號 |
項 目 |
存 在 問 題 |
解 決 方 案 |
1 |
建設用地 |
根據業主提供的資料,本項目現有污水處理系統處理規模約 600m 3 /d ,擬建新增污水處理規模 600m 3 /d ,新增用地尺寸為 30m × 10m ,計 300m3 ,新增用地規模較小。 |
本項目為高濃度有機廢水,生化性較好,根據計算,新增用地面積僅能滿足生化部分的占地要求,且平面布局緊湊,因此格柵、事故池、調節池、污泥池、脫水機房需考慮利用現有污水處理設施,待新增 600m 3 /d 污水處理系統運行穩定后,再合理考慮現有污水處理系統的優化改造。 |
2 |
格柵集水井 |
現有格柵集水井為普通潛水排污泵,新增 600m 3 /d 廢水處理規模后提升泵不能滿足運行要求。 |
為保證工藝運行可靠性,水泵將更換為通過力強的潛水螺旋離心提升泵,通過顆粒< 35mm ,以防止機組堵塞。為節約能耗,考慮整體全部 1200m 3 /d 的廢水提升能力,需新增潛水螺旋離心提升泵 2 臺,考慮高峰流量時的變化系數,流量為 70m 3 /h ,功率 4kw , 1 用 1 備,現有提升泵作為低峰流量時的備用泵使用。 |
3 |
氣浮池 |
氣浮池為鋼混結構,根據構筑物尺寸測算,最大瞬時處理能力約 800m 3 /d ,新增 600m 3 /d 處理規模后,不能滿足運行要求。 |
由于現有氣浮池為鋼混結構,構筑物尺寸精度低,刮渣效率低,如新增 1 套 600m 3 /d 氣浮池,將形成 2 套氣浮系統并聯運行,運行管理復雜,運費費用高。為方便運行管理,節約運行能耗,現有氣浮池停用,新增 1 套高精度一體化氣浮設備,考慮高峰流量時的變化系數,最大設計處理規模為 1500m 3 /d 。 |
4 |
事故池與調節池 |
現有事故池有效容積約 180m 3 ;現有調節池有效容積約 200m 3 ;在新增 600m 3 /d 處理規模后,調節池總停留時間約 4h (有效容積除以單位流量),很難滿足廢水的生產調節量。 |
由于本項目新增建設用地面積較小,調節池近期無法擴容,因此在事故池與調節池之間設置帶啟閉功能的連通管,在生產廢水排放高峰流量時,將事故池臨時借用為調節池,在有事故廢水排放時,車間生產必然受影響,一般為低峰排放流量,此時將連通管關閉。將新增潛水螺旋離心提升泵 2 臺,流量為 25m 3 /h , 1.5KW ,通過顆粒< 25mm , 1 用 1 備。 |
5 |
污泥池及污泥脫水機房 |
新增 600m 3 /d 處理規模后,排放的污泥量將增加。污泥池及污泥脫水機均不能滿足運行要求,現有污水處理設施為帶式壓濾機,帶式壓濾機運行環境差,帶寬< 1.5 米 的帶式壓濾機濾布糾偏系統運行不穩定,會影響脫泥效果和脫泥量。 |
由于本項目新增建設用地面積較小,很難擴建污泥池和脫水機房,鑒于大部分排放懸浮物來自氣浮池,污泥量較大,如再新增壓濾機,壓濾機房內很難布設,且 2 臺壓濾機運行管理負責,運行費用高,因此,將現有帶式壓濾機更換為運行更為先進可靠,運行環境干凈衛生,運行費用更為低廉的全自動板框壓濾機,設備數量 1 臺,配套全自動加藥系統。 |
6 |
厭氧 + 反硝化池 + 硝化池 + 二沉池系統 |
現有系統中, UASB 厭氧池有效容積約 400m 3,反硝化池有效容積約 200m 3,硝化池有效容積約 400m 3,二沉池表面積約 36m2 ,在新增 600m 3 /d 處理量后,現有生化處理系統已不能滿足處理規模要求。 |
|
A |
厭氧部分 |
雖然植物蛋白廢水可生化的有機物生化性較好,但是分解速率較慢,一般需要對廢水進行預酸化,現有工藝廢水經預處理后直接進入 UASB 厭氧系統,造成 UASB 基本處于厭氧反應周期的前段,淪為水解酸化池,因此去除效率低。 |
本項目廢水進水濃度高,但生化性好,新增 600m 3 /d 厭氧處理系統設置為“預酸化 + 厭氧”的綜合反應系統,首先通過預酸化系統,將難分解的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易生化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提高厭氧系統的去除效率,減輕后續好氧系統的運行負荷。由于 UASB 系統占地面積大,抗沖擊能力較差,考慮占地面積、運行可靠性等綜合因素,新增 600m 3 /d 厭氧處理系統將采用更為高效的 IC 厭氧反應器。 |
B |
反硝化 + 硝化 + 二沉池 |
現有好氧處理系統為 A/O 式接觸氧化池,由于現有厭氧系統的去除率較低,因此好氧系統的運行負荷較大,廢水很難達到排放要求。 |
由于本項目新增建設用地面積較小,為滿足新增 600m 3 /d 好氧處理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需采用更為高效的接觸氧化 MBR 反應池, BMR 池最大的優勢是運行負荷高、抗沖擊能力強、系統沒有二沉池,節約占地面積。 |

處理單元 |
處理效率 |
CODcr ( mg/L ) |
BOD5 ( mg/L ) |
SS ( mg/L ) |
格柵、氣浮、調節池 |
進水 |
10000 |
4500 |
800 |
出水 |
6000 |
3000 |
150 |
|
去除率 |
> 40% |
> 30% |
> 80% |
|
預酸化 +IC
|
進水 |
6000 |
3000 |
150 |
出水 |
1500 |
900 |
100 |
|
去除率 |
> 75% |
> 70% |
> 30% |
|
接觸氧化 MBR 反應池 |
進水 |
1500 |
900 |
100 |
出水 |
70 |
25 |
5 |
|
去除率 |
> 95% |
> 98% |
> 95% |
|
最終出水 |
70 |
25 |
5 |
|
排放標準 |
100 |
30 |
30 |